Guangxi 廣西
廣西壯族自治區當地的飲食風味獨特,主食主要是米飯和米粉。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的食品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,各具特色。如壯、瑤、侗、仫佬、毛南等民族有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,侗、苗、仫佬、毛南、水等民族有酸菜、酸肉、酸魚等,水族喜歡吃“辣椒骨”,瑤族有風味獨特的腌制品——“鳥酢”,毛南族有豆腐圓和菜牛肉“打邊爐”,侗、瑤、苗等民族有打油茶,壯族、京族婦女喜歡嚼檳榔等等。
由百年名小吃老友面演化而來,是南寧小吃的金字招牌??谖鄂r辣,湯料香濃,開胃驅寒。 在南寧各處都可品嘗到正宗的老友粉,街邊的老友粉價錢都在5元上下,物美價廉,常常讓人吃的汗流浹背,辣的痛快而欲罷不能。
南寧方言叫“酸野”。南寧有句俗話稱“行人難過酸野攤”,即將“酸野”描述得維妙維俏。制作是采用當地物產木瓜、蘿卜、黃瓜、蓮藕、椰菜、菠蘿等時令果蔬,配以酸醋、辣椒、白糖等腌制而成。吃起來酸、甜、香、辣味味俱到,脆爽可口,生津開胃。
也許你早餐習慣喝一碗熱騰騰的粥,或是身體不適的時候喝點香鮮小粥暖暖胃,那來南寧就對啦。南寧人早餐愛吃粥,而且多達十幾個品種,有瘦肉粥、豬紅粥、魚片粥、紅豆粥、皮蛋粥、田雞粥等。每一種都是香熱鮮美,絕對讓你贊不絕口。
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,因關配有山珍、海味、時鮮八味,味道相異相輔,如“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”,故而得名。八仙粉以鮮滑清爽為特點。
南寧卷筒粉更在意的是精致的做法,用磨成的米漿均勻地鋪在熱騰騰的白布上,放進托盤,撒些早已準備好的肉末蔥花,蒸熟上碟后裹成枕狀,食用時配放特產黃皮醬、香油等調味品,軟滑爽口。好不好吃關鍵在粉的嫩滑,而不是配菜,配角再多也搶不走主角的風頭。經過商家們的改良,現今卷筒粉的餡已經五花八門。
綠島陽光風味餐廳位于青秀區民族大道131號航洋國際1號樓。推薦的頭牌菜是小刀鴨,看上去和烤鴨差不多,沾上酸酸甜甜的醬,味道別有一番風味。上湯燴珍幾個蔬菜的大雜燴。
體驗本地“夜生活”的“好地方”。每次去人都是“滿坑滿谷”,“非常熱鬧”。吃食以海鮮、燒烤、臺灣小吃為主,也有“特色”的酸野、粉餃和廣西招牌粉面,賣相“誘人”,味道也“不錯”。價格“親民實惠”,“可惜只有一個胃”。
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。其做工考究,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,裝袋濾干,揣成粉團煮熟后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。園的稱米粉,片狀的稱切粉,通稱米粉,其特點是潔白、細嫩、軟滑、爽口。其吃法多樣。最講究鹵水的制作,其工藝各家有異,大致以豬、牛骨、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,香味濃郁。
陽朔滿街的啤酒魚中,要屬“‘謝大姐’最有名”。魚有劍骨魚、草魚等“供選擇”,湯味“比較重”,用“相對清淡”的魚肉蘸著吃,就能品出“筋道”“鮮嫩”來了(吃不慣的可能會覺得“怪怪的”);其他菜品“中規中矩”,沒什么特色。環境“有些嘈雜”,服務“面無表情”,可能人太多,“麻木”了吧。
馬蹄糕是廣東廣西一帶的特色小吃。主料為米粉,把米粉裝入狀如馬蹄的木模里,用黃糖粉、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,猛火蒸熟,取出即可食用。其制做簡便,吃來香甜撲鼻,松軟可口。一般多為個體攤擔現做現賣,散見于各處街頭巷口,來往行人,即購即吃,極為方便。桂林婁氏餅店比較有名。
來到桂林怎么能錯過桂林米粉。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,桂林米粉有米粉(圓的,通常吃的鹵菜粉)和切粉(扁的)之分,桂林米粉最重要的就在于鹵水,鹵水做的好壞直接影響這家店的生意,可以說每一家桂林米粉都有其獨特的風味。石記米粉店在當地很有名氣。
制作方法獨到,是陽朔最有特色的一道名菜。端上來大大一盆,蒸騰的熱氣里,紅紅的濃湯裹著大塊大塊色澤濃郁的魚肉,飄到跟前的香味是鮮香里帶著些許辣味的,足以把五官都調動起來,一入口,肉質是一絲一絲的細嫩,辣味和鮮味完美結合,細品時還有一點回甘。
桂林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“打油茶”,有些家庭甚至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。油茶味濃而澀,澀中帶辣。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,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,并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。喝油茶必須配以各種佐食的小吃哦。
桂林田螺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小吃,挑開螺的頂蓋,撮著嘴用力喝進去,吃完田螺再喝湯,其味道又辣又鮮,特別開胃。當螺螄肉吸不出來時就需用小竹簽來幫忙挑出。螺螄湯是煮田螺的精華,用它做出的螺螄米粉,鮮辣得會令人額上冒汗,臉上放光,過癮極了。
桂林尼姑面的精華在于湯。用黃豆芽、鮮草菇、香菇、冬筍等久熬而成的湯,湯色金黃,味鮮而甜,清香四溢。面條用清水煮熟裝碗后,將湯放入,再加上桂林腐竹、黃菜、素火腿、面筋等素菜和佐料即可食用,鮮香爽口、色香味俱佳,尼姑面以七星公園內月牙樓的最負盛名。
廣西美食排行
綠島陽光風味餐廳(航洋國際店)
中山路小吃街
老味道桂林米粉
謝大姐啤酒魚(疊翠路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