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里山炮臺
胡里山炮臺位于福建廈門島東南,毗鄰廈門大學園區。歷史上被稱為“八閩門戶、天南鎖鑰”,是廈門市重要的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胡里山炮臺是全國4A級旅游景區,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,分為戰坪區、兵營區和后山區,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、半城垣式。炮臺用花崗石條建造,并以烏樟樹汁和石炭、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,堅固異常。
炮臺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28生(280mm)克虜伯大炮,至今保存完好,有效射程可達16000米。該炮曾在1937年的抗日保衛戰中擊沉日軍“箬竹”型13號艦,首開中國戰區擊沉日艦的輝煌戰績。
胡里山炮臺地理位置重要,向東可支援白石頭炮臺,提前將敵艦攔阻在廈門水道之外;正(南)面和對岸的嶼仔尾炮臺隔海相對,互為犄角,炮火交叉可封鎖阻擊廈門航道之敵艦;向西可追擊進入廈門港的敵艦,守住廈門港;向北可支援陸軍陣營等。
胡里山炮臺還配備了當時最優的裝備,特別是兩尊280毫米口徑,射角為360度,炮身長13.13米,重50噸的克虜伯大炮,威力巨大,有效射程16000米,是主炮臺。在民國初年,海軍四打胡里山炮臺中突顯出它在海岸戰爭中的優勢。被稱為“炮王”的克虜伯大炮,是“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”,被列入《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》。